本文目錄一覽:
蒼白術是什么?
1、二術是蒼術、白術的合稱,又稱蒼白術。二者皆有去濕的功效而蒼術力大,兼有辛散發表去濕之功。白術偏于補氣健脾去濕。
2、蒼術---化濕藥 .用于濕阻脾胃、脘腹脹滿,寒濕白帶,濕溫病以及濕熱 *** 、腳膝腫痛、痿軟無力。治濕阻脾胃,而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倦怠乏力、舌苔白膩厚濁等癥、白術---用于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
3、蒼術、白術均歸脾、胃經,都是治療中焦的藥物,然而 蒼術以祛邪為勝,白術以扶正見長 。白術還能止汗、安胎,這些功效與其補氣健脾密切相關。通過以上分析可知,出汗、胎動不安等癥狀,并非不辨寒熱虛實皆可用白術。
4、對于白術來說,這是溫性的一種中藥材了,而且特別適合在霜降和立冬這個時間來進行采挖,生的白術是涼性的,不過,跟蒼術一樣,經過炮制以后的白術藥性有一定改變,變成了溫熱的。
5、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6、蒼術:性溫,為辛、苦。有燥濕健脾發汗的作用,所以對胃脘脹悶不舒的嘔吐,水瀉,以及外感風濕的身重疼痛和風寒濕痹,關節酸痛等較為適宜。
白術和蒼術有什么功效呢
兩者都可以健脾祛濕,白術偏于利水祛濕,蒼術燥濕.不同點:白術以益氣健脾為主,多用于脾虛濕困而偏于虛證者;蒼術以苦溫燥濕健脾為主,適用于濕濁內阻而偏于實證者。
蒼術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濕阻中焦,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蹙,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眼目昏澀。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自汗,胎動不安。
白術【功效】補氣健脾,燥濕利水,止汗,安胎。偏于補。蒼術【功效】燥濕健脾,祛風濕,發汗,明目。偏于燥濕。白術、蒼術,二藥均味苦性溫而歸脾胃經,均善燥濕健脾,治脾虛濕停之泄瀉或便溏、帶下等。
白術功能:補脾胃(入中焦),增進消化機能,去濕。分類:白術和蒼術(又名赤術)白術:味道苦苦甜甜。蒼術:有一股很明顯的香味。蒼術去邪去濕的效果比白術要強。白術的分類:生白術、炒白術、焦白術。
謝謝邀請!白術蒼術和香附有什么功效?一,白術 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利水,止汗安胎之功效,用于脾虛食少,腹脹,泄瀉,痰飲眩悸,水腫,胎動不安等癥。陰虛燥渴,氣滯脹悶者忌服。
蒼術【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肝經。【功能主治】燥濕健脾,祛風散寒,明目。用于脘腹脹滿,泄瀉水腫,腳氣痿躄,風濕痹痛,風寒感冒,夜盲。
茯苓、陳皮、白術、蒼術、豬苓、厚樸這些放一起泡水喝,有哪些功效...
1、豬苓 【性味歸經】甘、淡、平,歸腎、膀胱經。【功效】利水滲濕。豬苓和茯苓一樣,都是淡滲水濕,使濕從小便而出,不同的是茯苓偏于去中焦之濕,豬苓則偏于去下焦之濕。用量5~10g。
2、蒼術、陳皮、厚樸是平胃散的主要組成部分,用于脾胃不和、不考慮飲食、脅腹肋脹痛、口苦無味、胸悶、惡心嘔吐等治療。 著眼于脾胃濕和食。 茯苓、白術、豬苓散是五苓散的主要組成部分,主要作用是利水浸泡濕。
3、茯苓藥性較平和,可長期使用。用量10~15g。白術健脾燥濕,還能補氣安胎,可以用于妊娠脾虛氣弱,胎氣不正。白術燥濕容易傷陰,陰虛內熱,津液虧耗的人是不適合的。用量為5~15g。陳皮屬于理氣類藥物。
4、胃苓湯 【來源】《丹溪心法》卷四。 【組成】甘草茯苓蒼術陳皮白術官桂澤瀉豬苓厚樸 【用法】上藥銼碎。每服15克,加生姜5片,大棗2枚,水煎服。 【主治】脾虛濕勝,致成黃疽,或大便泄瀉,小便清澀,不煩不渴。
5、【組成】蒼術(炒)厚樸(姜炒)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土炒)滑石防風山梔子(生研)木通各3克肉桂甘草(生)各1克 【用法】水400毫升,加燈心165厘米,煎至320毫升,空腹時服。 【功用】清熱燥濕。
6、方中蒼術、陳皮、厚樸、澤瀉、白術、豬苓、茯苓等燥濕行氣、利濕健脾;煅瓦楞、甘松、神曲、炒菔子、和胃散、生姜等制酸理氣、消食和胃;炙甘草、大棗益脾調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