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錄一覽:
- 1、疏風解表和辛溫解表一樣嗎
- 2、中醫感冒辯證分型,治療方法,以及如何預防
- 3、請解釋中藥中的”辛涼解表”與“疏風解表”
- 4、疏風解表和疏風散寒的區別?
- 5、疏風散寒與解表散寒怎么區別
- 6、解表,清熱,利水,祛風,祛寒,燥濕分別是什么意思
疏風解表和辛溫解表一樣嗎
概述 解表法為治法。又稱汗法[1]、疏表[2]。指用發汗、宣肺的方藥祛除肌表之邪,治療表證的治法[1]。由于病因不同、正氣之異,其治法也有別。針對病證的寒熱,可分辛溫解表和辛涼解表[2]。
疏風,治法之一。指用祛風解表藥疏散風邪的治法。風為外感病證的先導,故解表必須疏風。臨床常見有風寒、風熱、風濕三種挾有風邪的表證。風寒表證用防風、桂枝、藁本等;風熱表證用薄荷、牛蒡子等;風濕表證用羌活、白芷等。
無與風相兼夾之象,所以只用辛溫藥物就可以了。
中醫感冒辯證分型,治療方法,以及如何預防
1、風寒、風熱、暑濕者均用瀉法,風寒、陽虛、氣虛者并可加灸,陰虛、血虛者針用補法,1/d,每次5~6穴,留針20~30min。【預防】注意防寒保暖,隨時增減衣服,避免受涼、淋雨及過度疲勞。
2、治法:風寒夾痰者,辛溫解表,宣肺化痰;風熱夾痰者,辛涼解表、清肺化痰。
3、應選用表里雙解、解表治理的藥物,如:防風通圣九(散)、重感靈片、重感片等。注意不宜單用銀翹解毒片、強力銀翹片、桑菊感冒片或牛黃解毒片等,因療效欠佳。若屬流行性感冒可服用復方大青葉沖劑、感冒沖劑等。
4、風熱感冒,底方為銀翹散或桑菊飲。銀翹散(連翹、銀花、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蘆根)。桑菊飲(桑葉、菊花、連翹、杏仁、薄荷、桔梗、蘆根、甘草)。
請解釋中藥中的”辛涼解表”與“疏風解表”
不一樣。疏風解表是以感受風邪為主,可有寒熱之分。而辛溫解表則是以感受寒邪為主,可兼有風邪或其它,但它卻只是寒。
常用的辛涼平劑,治風熱表證的銀翹散(銀花、連翹、苦桔梗、薄荷、竹葉、生甘草、荊芥穗、淡豆豉、牛蒡子),其中荊芥穗辛溫,但與多數辛涼清熱藥同用,本方仍是辛涼解表方。
疏風是指通過服用中藥,對身體的不適進行調理。中醫認為風有“內風、外風”之分。人體素血虛,或因失血、耗血而使肌膚發生。解表,是指解除表證。凡能疏解肌表,促使發汗,解除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疏風解表和疏風散寒的區別?
1、疏風是指通過服用中藥,對身體的不適進行調理。中醫認為風有“內風、外風”之分。人體素血虛,或因失血、耗血而使肌膚發生。解表,是指解除表證。凡能疏解肌表,促使發汗,解除表證的藥物稱為解表藥。
2、回答疏風解表屬于中醫理論范疇在一般情況下,中醫這里所指的風,叫外風或稱為外感風邪風邪特點之一是”風為百病之長“等,所以外感風邪的同時常伴寒或熱或燥等其它邪氣的入侵而無論是風寒為病,或風熱等為患,通過配。
3、疏風解表。 風寒束表者疏風散寒,解表宣肺;風熱犯肺者疏散風熱,清利肺氣;暑濕傷表者清暑化濕,解表和中。取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及督脈經穴為主。
4、辛溫解表 辛溫解表又稱“疏風散寒”[1]。是指用性味辛溫,具有疏風散寒作用的方藥治療風寒表證的治法[1]。適用于惡寒重而發熱較輕,全身酸痛,無汗的風寒表證[3]。
疏風散寒與解表散寒怎么區別
疏風解表和疏風散寒的區別不大,主要在于疏風解表即疏通風邪,從而解除表證,表證包括表寒證和表熱證等。疏風散寒則為疏通風邪、散去寒邪,寒邪可包括表寒證和里寒證。
解表散寒和發汗解表都指的是表征,但是,解表散寒指的是風寒感冒的治療方法。而發汗解表,指的是治療八法中的汗法:汗法分辛溫發汗和辛涼發汗兩大類。因于寒者用辛溫發汗,因于熱者用辛涼發汗。
本品為感冒類非處方藥藥品。 功能主治:疏風散寒,解表清熱。用于風寒感冒,頭痛發熱,惡寒身痛,鼻流清涕,咳嗽咽干。 用法用量:開水沖服,一次1袋,一日2次。
疏風解表。 風寒束表者疏風散寒,解表宣肺;風熱犯肺者疏散風熱,清利肺氣;暑濕傷表者清暑化濕,解表和中。取手太陰肺經、手陽明大腸經、足陽明胃經及督脈經穴為主。
治療原則:解表發汗,疏風散寒,常用麻黃、荊芥、防風、蘇葉、生姜等解表散寒藥,以辛溫解表為主。常用中成藥:桂枝合劑:解肌發表,調和營衛。主治感冒風寒表虛證。感冒清熱沖劑:疏風散寒,解表清熱。主治風寒感冒。
解表,清熱,利水,祛風,祛寒,燥濕分別是什么意思
祛風解表的重點在于祛風,強調的是驅散風邪。
清熱燥濕藥:主要具有清熱及燥濕功效,多用于各種濕熱證,如肝膽濕熱、中焦濕熱、下焦濕熱、濕熱痹證等。本書列選如黃連、黃芩、黃柏、苦參等臨床常用藥物。
清熱解表一般指用辛涼解表藥治療風溫表證,代表方劑如銀翹散或表里雙解法,代表方劑如三黃石膏湯。清⑴純凈、清肅。《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無外其志,使肺氣清。” 二寒涼而濕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