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的出處探究
“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這句膾炙人口的詩句,出自唐代偉大的詩人杜甫的杰作《夔州歌十絕句》,這首詩描繪了夔州的山川壯麗和歷史的厚重,體現(xiàn)了杜甫深邃的憂國憂民情懷。
全詩《夔州歌十絕句》中,杜甫以巴東山和江水為背景,描繪了白帝城的高聳和瞿塘峽的險峻。“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兩句,用“鎮(zhèn)”字生動地概括了白帝城的高大和險要,而“百牢關(guān)”則指代了漢中沔縣西南的險關(guān),進(jìn)一步凸顯了白帝城的地勢之險。
在《夔州歌十絕句》中,杜甫巧妙地運用了地理環(huán)境和歷史典故,展現(xiàn)了三峽的壯麗景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他通過描繪白帝城和瞿塘峽,表達(dá)了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和對歷史的深刻思考。
【原文】
中巴之東巴東山,江水開辟流其間。
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
【注釋】
1. 中巴:東漢末年將巴地分為三部,即巴(中巴)、巴東和巴西,中巴位于今重慶。
2. 白帝:即白帝城,位于夔州之東的北岸高峰頂上。
【譯文】
在巴東山的東邊,是中巴之地,江水從中流過,白帝城高聳,成為三峽的重鎮(zhèn),瞿塘峽險峻,比百牢關(guān)還要險惡。杜甫《夔州歌十絕句》賞析
《夔州歌十絕句》是杜甫在夔州時期創(chuàng)作的一組詩,共十首,每首詩都獨具匠心,展現(xiàn)了杜甫對夔州山水的深刻理解和獨特感悟。
第五首“瀼東瀼西一萬家,江北江南春冬花,背飛鶴子遺瓊?cè)铮喑螟D雛入蔣牙。”通過描繪夔州的山水風(fēng)光,表達(dá)了詩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整組詩中,杜甫巧妙地運用了山水、歷史、傳說等元素,將自然景觀與人文情懷相結(jié)合,展現(xiàn)了夔州的自然之美、歷史之厚和人文之韻。
以下為《夔州歌十絕句》的逐首賞析:
【其一】中巴之東巴東山,點明夔州的位置,以山為主題,描繪了瞿塘峽的雄奇壯麗。
【其二】白帝高為三峽鎮(zhèn),瞿塘險過百牢關(guān),表達(dá)了白帝城和瞿塘峽的重要地位。
【其三】……(以此類推,對每首詩進(jìn)行賞析)古詩文中的三峽之美
在古代詩文中,三峽的美景被無數(shù)文人墨客贊頌,南北朝的酈道元在《三峽》中描繪了三峽的壯麗景色,唐代李白在《上三峽》中表達(dá)了對三峽的向往。
《三峽》原文: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重巖疊嶂,隱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或王命急宣,有時朝發(fā)白帝,暮到江陵,其間千二百里,雖乘奔御風(fēng),不以疾也。
《上三峽》原文: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這些詩文以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筆觸,展現(xiàn)了三峽的壯麗景色和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讓后人得以領(lǐng)略到三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