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三年之后,新冠是否會與流感相似長期存在?鐘南山院士揭曉答案,會是如此嗎...
鐘南山院士透露,新冠肺炎有可能成為一種長期存在的病毒,但并不一定像流感那樣持續存在,以下是關于這一問題的詳細解讀:
新冠肺炎有可能長期存在,這一觀點得到了國內外眾多防疫專家的認同,包括我國的鐘南山院士、美國的福奇博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
半年前,鐘南山院士曾表示:“我不認為可以徹底消滅這個病毒,它可能是長期存在的,病毒的大規模傳播是可以控制的,這是我們當前的一個看法。”
鐘南山院士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新冠病毒可能長期存在,但我們可以控制其大規模傳播,在動態清零的過程中,我們要逐漸開放,鐘南山院士的這一研判有著充分的依據,我們應該相信他的觀點。
鐘南山院士曾透露,新冠病毒有可能長期存在下去,但人類終將戰勝它。
三年后疫情是否會消失?其實這個問題很難回答,專家們分析,新冠病毒可能會與人類長期共存,就像現在的流感病毒一樣,每個季節都會流行一段時間,歷史學家約翰·巴里指出:“美國應對新冠肺炎的最大錯誤之一,就是在一開始沒有明確表示這將是一場長期戰爭。”
又有哪些新型病毒出現?
2023年7月初,山東和河南地區出現了一種新型人畜共患病毒,名為“新亨德拉尼帕病毒”,感染者可能會出現發熱、乏力、咳嗽、厭食、肌肉酸痛、惡心等癥狀,及時就醫對癥治療后,患者通常可以恢復。
截至2023年2月10日,這種病毒在中國山東和河南兩地發現,屬于新的動物源性亨尼帕病毒,也被稱為余橘狼牙亨德拉尼帕病毒。
2023年出現的新型病毒是諾如病毒,在當前社會環境復雜的情況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剛剛得到控制,諾如病毒又進入了高發期,這種新型病毒人群普遍易感,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他們的抵抗力較弱,感染后癥狀可能較為嚴重。
中國山東和河南兩省新發現的一種可感染人類的動物源性亨尼帕病毒,命名為瑯琊病毒,感染者癥狀包括發熱、乏力、咳嗽、厭食、肌痛、惡心等,該研究由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劉瑋教授、方立群教授,杜克-新加坡國立大學醫學院王林發教授共同完成。
2024年,最新的病毒被稱為新型冠狀病毒,根據最新的 *** 信息,這種病毒引起的疾病自2023年1月8日起,正式被命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特點是病毒變異株的毒性有所減弱,主要影響呼吸道,具有較高的傳染性,但癥狀通常較輕,治愈率較高。
山東病毒實際上是指新亨德拉尼帕病毒,也被稱為瑯琊病毒,感染者可能會出現發熱、乏力、咳嗽、厭食、肌肉酸痛和惡心等癥狀,瑯琊病毒與尼帕病毒屬于同一病毒屬。
大疫不過三年,疫情是否可能突然消失?鐘南山院士揭曉答案,會是如此嗎...
1、鐘南山院士明確指出,我們要做好長期與病毒共存的準備,疫情短時間內不會結束,這也意味著疫情是不可能莫名其妙消失的。
2、就目前而言,新冠肺炎不會莫名其妙地消失,我們曾希望新冠肺炎像非典一樣消失,當年的非典疫情,影響同樣很大,只是持續了半年多一點的時間,就結束了。
3、三年過去,一波又一波的新冠疫情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極大影響,大家都希望新冠病毒能夠盡快消失,新冠病毒會不會很快消失呢?鐘南山院士之前的回復是這樣的:就目前來看,新冠病毒有可能是長期存在的,但是其大規模傳播是可以控制的,因為在這方面,人類有消滅天花病毒的先例。
4、鐘南山院士透露,新冠肺炎有可能長期存在,不一定像流感一樣存在,這是國內外很多防疫專家們的論斷,包括我國的鐘南山院士、美國的福奇博士以及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們。